电影业成逃避现实出口
大萧条期间,电影成人们逃避现实的重要方式。低廉票价与沉浸式体验吸引大量观众,如卓别林的《摩登时代》《城市之光》等作品,通过幽默讽刺社会现实成为经典。1939 年《乱世佳人》《绿野仙踪》等电影上映,票房和影响力空前。当时美国人均每年观影 28 场,电影业成为少数盈利行业之一。电影业在经济危机时,因人们有时间享受生活而迎来发展,为影视娱乐等产业提示了未来机遇。
低价消费品与“口红效应”
经济危机期间,女性消费者转向购买口红等低价美妆产品,1929 - 1933 年美国化妆品行业整体逆势增长,口红销量显著上升,这一现象被总结为“口红效应”。类似的还有箭牌口香糖、可乐等。如今拼多多兴起,各种 9 元 9 抢购等,都是相似商业逻辑。口红效应在经济低迷时,让人们用小额消费满足情感需求。
心理医生和精神辅导需求大增
大萧条期间,经济崩溃致心理问题高发,心理咨询服务需求显著增加,心理医生帮助人们重建信心。结合我国当前,这一领域也有庞大需求,值得探索和投入。心理医生在经济危机下,因人们心理问题增多而需求上升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娱乐资讯网,本文标题:《1929 大萧条会重现?哪些行业曾逆势蓬勃发展!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